“沂”起抗疫 | “火眼金睛”的核酸檢驗人,走進臨沂高新醫(yī)院PCR核酸檢測實驗室
疫情之下,一份“24小時或者48小時核酸結果”已經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“通行證”。而這張“通行證”的背后,依賴于這樣一群人,他們與病毒近乎“零距離”,像行走在“刀尖”上的“幕后勇士”,他們爭分奪秒的默默付出,日夜奮戰(zhàn)在嚴格防護區(qū)域,他們就是“藏”于封閉實驗室里的核酸檢驗師。
透過實驗室的玻璃窗可以看到“全副武裝”的檢驗師正忙碌地進行核酸標本檢測。試劑配置、提取核酸、分子基因擴增……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是與病毒的“近身搏擊”,在負壓環(huán)境下進行著連續(xù)高強度的工作,哪怕汗水浸濕了全身、口罩壓痛了鼻梁、臉上留下深深的勒痕,仍要打起十二分精神,直到每一批核酸檢測結果上傳。
據(jù)醫(yī)院檢驗科主任王洪星介紹,為了完成數(shù)量激增的核酸檢測任務,PCR實驗室12名醫(yī)務人員不分晝夜,24小時連軸轉,全員開啟“超人”模式。他們不僅承擔著本院職工、患者、陪護人員的核酸檢測以及核酸檢測點的應檢盡檢、愿檢盡檢人員核酸檢測任務,還擔負著高新區(qū)全員核酸檢測及政府安排的各項核酸檢測任務。
核酸檢測實驗室加移動PCR檢測車,每天24小時滿負荷運轉。檢驗人也是工作不停歇,他們最常說的就是:“感謝家人的理解,替我們承擔了太多。”他們嘴上說著感恩的話語心里卻滿是愧疚,但即便是這樣,他們也在繼續(xù)堅持著。
同樣身披白甲,同樣披星戴月,正是這些與病毒面對面“交戰(zhàn)”的檢驗師,雖處離病毒最近之地,但他們總能以最嚴謹、無畏的工作態(tài)度迎難而上。陽光見證了他們的行動力,夜色見證了他們的執(zhí)行力。晝夜交替,時間在指尖流走,唯一流不走的是他們的承諾、責任和擔當。相信希望和愛比病毒蔓延得快,我們終將摘下口罩,去想去的地方,見想見的人,擁抱美好的明天。